清莲仙子【云南游记】

灯影璀璨澜沧江,孔雀开屏版纳情
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
几年前的孽债让人们记住了美丽的西双版纳,记住了著名作家叶辛。电演孔雀公主的演出更是让人们记住了这片神奇的土地。踏上景洪的地界来迎接我们的导游小姐身穿节日盛装,上身穿线绨偏襟小袄,是不对称的镂带装饰,左侧露肩,头戴孔雀饰品,从后看发型像满月一样,前面插一小梳子,侧面带花。原来我们正赶上了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——泼水节,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,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。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、堆沙、泼水、丢包、赛龙船、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。


4月12-15日为傣族泼水节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,是版纳州一年中最盛大的民族节日,每年的公历4月12日举 行,狂欢至15日。12日-14日赶摆,15日就是泼水狂欢了。泼水节号称“东方狂欢节”,很多人在泼水节期间来西双版纳,是因为这时的风景最好。除了泼水狂欢,景洪城、橄榄坝的澜沧江边上,白天有热闹的傣族龙舟赛,人山人海,欢声雷动,美女如云;晚上有燃放孔明灯表演,古朴热烈。如果你不喜欢热闹,藏进傣寨,这个季节的村寨风光也是最美。参加泼水节活动时不要带手机,照相机等贵重物品,此外,眼镜也是泼水狂欢活动中最容易牺牲的。来西双版纳就要来过泼水节,感受泼水狂欢的异域风情,没来那定是你人生最大的遗憾。

当晚我参加了“澜沧江湄公河之夜”歌舞晚会,是景洪曼听公园推出的,以展示西双版纳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民族歌舞、风情、服饰艺术为主的一台特色浓厚的晚会。整台晚会构思独特、编排精巧,是西双版纳夜间旅游活动的一个亮点。


夜晚,走进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曼听公园,这里的气氛十分热烈,漂亮的骚多利用盆不时向你泼水真的是很惬意。只见不远处的爱尼竹竿夹脚舞吸引着游客,只见一群群游客笨拙的在跳竿夹脚舞,时而发出愉快的笑声。身着艳丽服饰的民族姑娘、小伙在舞台上热情洋溢地跳舞唱歌;时而是主持人风趣而又幽默的话语;时而是一个个游人冲上舞台,兴奋地参与到节目中来。舞台上下到处荡漾着经久不熄的欢歌笑语。

表演节目结束后,从庙姑手中接过点燃的河灯,双手虔诚的在澜沧江边上放河灯(放河灯是当地傣族的习俗。一般在傣历新年即泼水节期间在澜沧江边放,寄托美好的祝福和愿望)。数万人手捧着一盏盏河灯,摩肩接踵的行走,绕过湄公河来到江边,缓缓把河灯放入湖心。默默在心中许个愿后,微微的水波涟漪牵着河灯,缓缓朝湖心漂去,一时间流动的河灯齐聚湖心,红红的煞是壮观。湖中的倒影映出数以万计的灯影,婆娑的椰树,如因的草坪,亭亭玉立的槟榔。唯有我独醉难醒。

灯影璀璨澜沧江,孔雀开屏版纳情。熊熊燃烧的篝火劈劈啪啪的响着,透过舞动的人群回头看见周总理泼水纪念碑下的篝火早已燃起来了,大家一个个搭着肩膀跳着欢快的舞蹈,不时有人指挥着左右左右,上下上下围着篝火跳舞狂欢,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奔放。不知不觉,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让人欢乐开怀的夜晚,就这样意犹未尽地度过了。

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,还可以感受傣族人民的风俗习俗。傣族妇女由于终年用淘米水洗头发,所以养成了带花去腥的习俗。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青的皆穿着或红或蓝的民族服装。头戴鲜花。

公园两旁多有当年知青栽种的橡胶,上世纪70年代末,西双版纳已开垦培育100多万亩橡胶林,从而形成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。当年的知识青年功不可没。


西双版纳傣族的民居称为“竹楼”,即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建造而成。既为“楼”,竹楼分为上下两层,但下层很低,且没有墙壁,为堆放杂物、关养牲畜之用,上层才是会客、起居、炊饮之所。这样的设计是由于西双版纳雨季气候潮湿,旱季炎热,而竹楼具有通风、防潮、抗震(西双版纳多地震)的优点。传说三国时期,诸葛亮南征侵犯蜀国的蛮夷,七擒七纵首领孟获,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,从此与蜀国和好相处。于是,诸葛亮教土著盖竹楼而居。现在我们看到的竹楼,其屋顶的形状颇像诸葛亮戴的纶巾。

随着进程我们来到傣族“竹楼”参观,由勐巴拉纳西洲长选出的傣族姑娘骚多利引领来到了竹楼,进入傣家竹楼,要把鞋脱在门外,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;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,不能进入主人内室,这里都是木式结构,顺着竹梯来到居室,客人要摸廊柱下的佛贴,据说能给客人带来吉祥,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,悬空铺楼板,茅草排覆盖屋顶。

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,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。屋子很高,镂空的木架结构开着四个玻璃天窗。傣族风俗房子是不用隔的,所以房子多是大通铺,只用蚊帐进行割断,这里居主的老猫多利和骚多利的蚊帐是黑色的,父母的蚊帐是绿色的,而年轻的猫多里和骚多里蚊帐颜色则是粉红色的。

这里的习俗和我们汉族相反:傣族家中生一女孩子,大宴三天,杀猪宰鸭以示庆贺。如果生男孩子则不喜欢,意为【赔钱货】。因为猫多里(男子)成年后要嫁到骚多利(女子)家,陪嫁品是银器。家中的当家人是骚多利。猫多里要在骚多利家做三年苦力,以后才可享福。

按照傣家女娶男嫁的婚俗,“骚多利”和“猫多利”结识后,经认可,“猫多利”要住在“骚多利”家三年。这三年实际上就是对“猫多利”的考察期,“猫多利”必须无怨无悔地出出苦力。当然,这三年是同住不同房的,甚至连手都不能牵。待完成了三年的考察,“骚多利”同意结婚,此后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了。自然承担起了家中最主要的责任。

于是,在天蒙蒙亮时,骚多利要下田去做农活,要一个人穿行在黑暗的森林里去收割橡胶,回家后还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。而此时的“猫多利”却留在家中照顾孩子,一边哼着小曲,一边做些精巧的手工活。

在骚多利的讲述中,琳琅满目的银制手工制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,作工非常考究,多是骚多利家的猫多利打制的,由于骚多利是洲长选出的,所以骚多利不用劳动,有专人替他们在地里劳动,他们讲解的好坏关系到他们的经济收益。所以骚多利请求我们晚些出去,因为村长是要来检查她是否称职的。我们一行人满足了她的请求,大多数人都买了她家的饰品,多为耳环和幸运珠项链。
云南游,让我深深陶醉。56个民族56朵花,祝愿各族人民幸福祥和。





【说明】:本文图片系清莲仙子去云南实地拍摄。
(仅少数几张转自网络。)
|
评论